从减害到戒断 金山戒毒阻碍重重
旧金山长年以「减害」为核心的毒品治理政策,并没有改变旧金山街头吸毒成风的现象;最近有议员提案,市府政策应明确目标「停止使用非法毒品,并实现长期康复」,却立刻引发强烈反弹及争论。这也凸显了深受毒害的旧金山市,其毒品治理政策深陷在「减害」与「戒断」之间如何选择或取得平衡的困境。
旧金山过去强调「减害」的方式,包括发放洁针、提供急救药物、设置过量预防服务等,虽是救了命,但戒毒成效似乎不彰,街头仍不难看到吸毒者踪影。也有人主张,康复不是一条直线,更不应以「是否完全戒毒」作为唯一标准。
就在这样的拉锯中,市议员麦德诚(Matt Dorsey)提出一项引发广泛争议的提案。他建议市政府应明确表态,毒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停止使用非法毒品,并实现长期康复」,也就是,毒品康复的标准从减害改为戒断。这虽只是修订市法规中的一句政策说明,却立刻引发强烈反弹。
麦德诚曾是冰毒成瘾者,深知戒毒过程的艰辛。他相信,一个明确的政策方向以「清醒」为目标,才能引导更多资源与努力朝著戒断前进。
但超过40个非营利组织,包括药物政策联盟、旧金山爱滋基金会、国家减害联盟与无家者联盟等,联名致信市议会,表达反对。他们表示,这样的定义过于狭隘,忽略了「康复」本应是多样化的历程。根据他们的观察,许多毒瘾者无法立刻戒断,但在接受减害辅导、参与替代疗法或稳定住房后,也能逐步重建生活,走上康复之路。
这些团体主张,市府应改采联邦「物质滥用与心理健康服务署」(SAMHSA)的定义:康复是一段让人提升健康与生活品质、追求潜能的改变过程。这样的定义,能包容不同起点、不同速度的人,也更贴近现场工作者与社区的真实经验。
对这些组织来说,一旦市府将康复明确等同于「完全不碰毒品」,可能导致资源倾斜,减害服务被边缘化,甚至让一些仍在使用毒品的民众失去可获得支持的空间。他们担忧,这样的政策导向会让康复变成一场「全有或全无」的选择,而非一步的进程。
而对支持提案者而言,明确的定义不代表排斥其他做法,而是让整个城市有个清楚的目标。他们相信,唯有设定「不再吸毒」为终点,才能扭转现有混乱局面,挽救更多生命。
这场关于一句话的争论,其实凸显出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在毒品问题如此复杂、残酷的当下,旧金山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与策略、是设定清晰目标坚定前行,还是接受康复是一场没有标准答案的过程。
无论哪一种选择,真正的挑战才刚开始。市府未来如何在不同声音间取得平衡,将决定旧金山要如何应对每一在街头的瘾君子。市议员麦德诚(中)呼吁将毒品康复的标准从减害改为戒断。(记者李怡╱摄影)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