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医师失智仍「查房」 专家:怀旧治疗唤醒长辈记忆
101岁的小芝奶奶,过去曾是医师,30年前退休后住在国外,10年前回到台湾并住在原任职医院的员工宿舍。4年前,出现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等变化,原以为只是年老退化,但随著走失、精神问题频繁出现,最终确诊为中度失智症。
为了接受专业照顾,家人安排入住圣若瑟失智老人养护中心,不过,小芝奶奶时常走进其他住民的寝室「查房」,甚至对照服员给予医疗上的建议,并且不停说教,引起其他住民的不安与排斥。这样的情况不断重复,住民表现出明显的抗拒行为,她也显得格外孤单与不安。
圣若瑟失智老人养护中心处长王宝英表示,失智症不单只有记忆力减退,还会影响到其他认知功能,严重时会影响人际关系与情感控制。每位失智症患者出现的行为症状不尽相同,以小芝奶奶为例,常以为自己还停留在执业时期,所以会不自觉巡房、直接表达意见。
「失智症患者的短期记忆功能虽然逐渐衰退了,也许不记得最近发生过的事情,但是对往事却能如数家珍,甚至某些专业能力还在。」王宝英说,要接住失智长辈,最重要的是用「全然接纳」来理解个案行为背后的故事,并适时引导抒发情绪,而非强行矫正不适当的行为。
王宝英分享,机构有许多住民曾是老板、老师、学者,心中仍渴望被认同的自信与价值感。照护团队借由怀旧治疗、感官刺激与个别化陪伴,帮助他们一起面对疾病的挑战。只要小芝奶奶愿意说,照服员就耐心聆听,渐渐地找回熟悉的自我,被误解的行为也重新转化为与他人连结的桥梁。
王宝英强调,疾病带来的生理衰退让人挫折,在圣若瑟,每一位长者的独特表现,都被看见、被理解、被尊重,全然接纳也接住失智症患者。她认为,每一段人生都非常特别,对往事还是有记忆;照护团队会根据住民的病程与情绪状态,量身设计最合适的照顾计划。
小芝奶奶的儿子说,母亲失智后,学会放下过去的角色认知,试著理解情绪与需求,重新认识眼前的母亲。他强调,失智症教会认识这个疾病的全貌,失智老人基金会「认识他、找到他、关怀他、照顾他」的理念,不仅是对每位长者的陪伴方式,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