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吃血压药伤肝肾? 医:血压失控 才会走向洗肾
血压不妥善控制,长期恐增心血管疾病风险,目前控制血压多采用药物或生活调整,如饮食控制、减重、运动等;但由于改变饮食习惯、运动等,无法立即降低血压,往往需搭配药物治疗。至于药物使用种类、如何搭配,需依病人实际血压情形调整,以达到降血压的效果。
●亚洲人对钠敏感 易高血压
台湾新光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师林姝含说,台湾民众好发高血压的原因,首因是亚洲区民众饮食口味偏咸,中式食物钠含量也偏高,但亚洲人体质又对高钠十分敏感;其次是肥胖、不运动、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因素,且随著超高龄化社会到来,老年人口增加,高血压患者也会增加。
林姝含说,正常血压收缩压为130毫米汞柱以下,当高于130时,就要考虑药物治疗。常用高血压治疗药物,包括血管收缩素转化酵素抑制剂(ACEI)、血管张力素受体阻断剂(ARB)、乙型阻断剂、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利尿剂等,并依患者高血压病情不同,给予不同的药物组合,由于每种药物可互相搭配,目标是将收缩压降至130以下。
林姝含指出,一般来说,一种高血压药物约可降低血压10毫米汞柱,如果治疗后血压没有达标,通常会用到第二种药物,每名患者优先使用的药物有所不同。依医学文献指出,降低收缩压应为优先考量依据,但仍依每位病人不同的情形予以药物调整。
「虽说冬天血压容易偏高,部分患者用药剂量较重,但控制血压用药,是一年四季都要注意的事。」林姝含说,高血压病人的药物调整,最重要的考量是血压的高低变化,因此,病人每天都应该量血压,才能作为医师调整药物的依据。
●血压正常时 勿自行停药
许多高血压患者认为,血压正常时就可以停药,林姝含表示,不建议患者自行停药,做任何药物调整前,都要与医师商讨评估。她举例,一种药物约可降低血压10毫米汞柱,停药后,血压会增加10毫米汞柱,若病人服用一种药物,停药后收缩压不超过120毫米汞柱,或是服用两种药物,收缩压可以控制在100至110左右,就可以减少一种药物,但这种情形多需搭配饮食调整与减重等。如果贸然停药,血压还是会再高回去。
林姝含说,高血压患者调整药物时,须常关注症状变化,如一名收缩压高达200毫米汞柱的患者,以药物治疗后,血压降至150,虽然还没达标,但已出现头晕等不适症状,在调整药物治疗时就会温和一点,慢慢朝向正常血压迈进。
台湾已步入超高龄社会,年长高血压患者用药需多加注意。依各国心脏学会建议,85岁以上长者,如果还可以爬山运动,应透过药物好好控制血压,避免心肌梗塞;但若是一名卧床长者,血压控制就不需过于严格。
另外要提醒的是,长者平衡感、肌力不佳,吃药后若发生姿势性低血压,可能会头晕,在变换姿势时,自律神经反应较慢,十分容易跌倒、骨折,务必放慢动作,多加注意。
高血压患者常忧心,长期吃药控制血压,将伤害肝肾。林姝含说,这是错误观念,不好好控制血压,才会伤害全身血管,尤其是肾脏血管、肾丝球,最后可能走向洗肾之路。据统计,洗肾病人中,因罹患高血压而需洗肾者,仅次于糖尿病。她强调,目前使用的高血压治疗药物都十分安全。
林姝含说,高血压患者除了吃药控制血压外,饮食控制、减重、运动等天然疗法,也不可或缺,如饮食应采取低钠、高钾,建议把钠盐更换为钾盐,有利控制血压。
●肾脏烧灼术 可降低血压
另外,当血压居高不下,可进行肾动脉烧灼术。肾脏烧灼术正式名称为「肾动脉交感神经阻断术」,林姝含说,手术对象是针对不愿意服用太多降血压药物,或即使服用多种药物,血压仍居高不下,或因其他原因而给予手术建议的患者。
手术是利用烧灼心导管从鼠蹊部或手肘血管进入肾动脉,针对肾脏内的交感神经进行烧灼,减少肾动脉附近交感神经的兴奋程度,达到降血压效果。
林姝含指出,高血压患者进行手术后,依高血压控制程度,可能还是必须持续服药控制,但约可以少吃一至二颗的降血压药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