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置换应做个人化选择 可挑机械、生物瓣膜

62岁的王先生因活动时喘不过气、双下肢水肿就医,诊断为严重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心脏超音波显示瓣膜钙化严重,需进行二尖瓣置换手术。长庚医疗团队考量病患长期贫血且有胃溃疡病史,选择生物瓣膜能给其较佳的生活品质,避免机械瓣膜需长期服用抗凝血剂与增加出血的风险,术后至今三年,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未发生出血或栓塞并发症,大大改善生活品质。

二尖瓣置换应做个人化选择 可挑机械、生物瓣膜

二尖瓣出问题 恐致心衰竭

台湾林口长庚心脏血管外科主任、也是巨量资料及统计中心主任的陈绍纬指出,二尖瓣是左心房与左心室间的瓣膜,主要作用在阻止左心室的血液逆流回左心房。当二尖瓣运作出现问题时,病人会有觉得喘不过气来、体能下降、下肢水肿等症状,甚至导致心脏衰竭。

机械瓣膜 耐用性高

二尖瓣严重病患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二尖瓣修补或置换手术。通常以二尖瓣修补为先,长期结果较佳,若病况太严重不适合修补,才考虑置换。置换手术可选择使用机械人工瓣膜(简称机械瓣膜),或是生物性人工瓣膜(简称生物瓣膜)。

生物瓣膜 无需抗凝血剂

陈绍纬解释,机械瓣膜优点是耐用性高、再手术机率低,但需终生服用抗凝血剂以预防血栓。若凝血剂剂量不足,可能引发脑中风、肠道或下肢血管阻塞;剂量过高则可能导致脑出血或肠胃出血。此外,接受其他手术(如牙科手术)或侵入性检查时,需住院调整抗凝血剂药物。生育年龄女性还需注意药物可能有致畸胎风险。而生物瓣膜的优点则是无需终生服用抗凝血剂(术后仅需服用3个月),但瓣膜退化较快。

过去的临床指引以患者年龄作为主要考量,建议65岁以下患者选用机械瓣膜,65岁以上选用生物瓣膜。但根据长庚研究团队最新的研究显示,二尖瓣疾病的病因多样且复杂,同样对患者的长期存活具有显著影响,因此,不同病因的患者在瓣膜选择上应有不同的策略,是二尖瓣置换手术成功关键。这项研究结果已发表于2024年6月国际级重要期刊「国际外科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瓣中瓣」技术 不再受限年纪

陈绍纬强调,随著「瓣中瓣」技术的发展,利用原先的外科瓣膜框架,在先进的影像系统导引下,经导管植入新的瓣膜,未来可为生物瓣的患者提供更加持久与低手术风险的治疗选择,这可能改变目前对生物瓣年龄的考量。

长庚医院副院长、胸腔心脏血管外科医师叶集孝表示,临床指引应加入病因相关的建议,以帮助医师在进行二尖瓣置换手术时,可根据患者的病因、年龄、生活品质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为病患提供个人化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也应与医师深入讨论,充分了解不同瓣膜的利弊与适用情境,做出符合自身需求的选择。(本文由「健康医疗网」提供,https://healthnews.com.tw/)医师提醒,心脏手术风险降低,未来可提供更精准个人化治疗;示意图。(图/123RF)

avatar

知识菜鸟 管理员

发布了:27460篇内容
查阅文章

发布评论

验证码

QQ交谈

在线咨询:QQ交谈

工作时间:每天9:00 - 18:00
若无特殊,节假日休息

我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