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也脱钩?中国主权基金撤资美私募基金 部署其他国家
美中关税战升级,金融领域也走向脱钩。外媒报导,在北京压力下,包括中国国家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投公司)等国资基金,已在最近几周停止了对美国私募股权的新投资,同时将资金部署到其他国家,实现「投资组合多元化」。另外,经济学者林毅夫也指出,中美经济确实存在「脱钩」的风险,但「完全脱钩的可能性不大」。
英国金融时报引述知情人士表示,中国受国家支持的基金,正在切断或撤回对美国私募股权的投资,这是对美国总统川普发起贸易战的最新反击。知情人士称,这些举动是为了回应来自北京当局的压力。
报导指出,近几十年来,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已向黑石、TPG和凯雷集团等美国最大的私人资本集团投入了数十亿美元,这是因为在西方政府的监管措施下,透过私募股权基金进行的间接投资,能使中国向西方企业和经济体投入资金。
其中,中投公司曾在川普第一任期内与高盛共同设立了一档私募股权投资「中美产业协作基金」,如今也传出是多家撤资的中国基金之一。据报要被撤走投资的美国私募基金公司包括凯雷、TPG及黑石等不予评论。
中投公司是经中国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有大型投资公司,是全球最大主权财富基金之一,今年以总资产超过人民币12兆元的规模,超越中国信集团成为第一央企。
中投公司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投资,从美国黑石集团的股权到澳大利亚电网,从巴西铁矿到东南亚科技企业,投资版图覆盖能源、科技、金融等各个领域。
2017年11月9日,高盛集团和中投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成立一档规模达50亿美元的中美产业协作基金,2018年成功募集到15亿美元资金,广泛投向在中国有业务的美国制造业、工业、消费品和医疗等行业企业。该基金主要帮助美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改善中美间贸易不平衡的状况。中投也曾持有过黑石集团股份,但于川普第一任期内出售。
另一方面,面对今年经济受到贸易战等严峻考验,上海证券报报导,本土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出现回暖迹象。报导称,尤其是中国政府引导基金和国资加大出资力度,为市场注入了强劲动力。据LP投顾统计,今年3月中国政府引导基金、国资累计认缴规模达人民币1,436.9亿元,较2月增长约58%。
澎湃新闻报导,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21日在北京一场沙龙活动表示,中美经济确实存在「脱钩」的风险,但「完全脱钩的可能性不大」。林毅夫指出,对美国产业发展来说,保护主义政策最终只能适得其反,美国产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将受到双重打击。
林毅夫表示,美国民众也需要中国价廉物美的产品,「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这些产品加征关税,也让美国老百姓的生活开销增加很多,所以民众也会想方设法省钱。」他举例说,近期一些中国电商平台吸引了很多美国消费者,「因为这些平台可以以小包裹的形式享受税收豁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