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食品批发商:货送中国都比清关便宜
美中贸易战持续延烧,在纽约从事进口批发的食品供应商备感压力;业者表示,由于关税已经高到无法接受,很多批发商选择将已经到美国、正等待清关的进口货物再运回中国,若两国关税和谈数月未果,很多货品可能会出现「熔断」的现象。
▼收听「纽约客谈」:
通常当中国食材进入美国市场后,会先由进口批发商负责报关和初步分销等,再由地区性的贸易公司将食材配送到中餐馆或超市。客户包括曼哈顿华埠老字号餐厅「合记(Hop Kee)」等的鸿旺贸易公司(Hong Won Trading)合伙人李永和表示,公司主要为纽约中餐馆提供酱料、罐头食品等食材,上游的进口批发商对关税变动十分敏感,往往在政策发布后两三天内就会调价。
李永和说,此次关税战,他已经经历了来自批发商的三次涨价,而因应涨价,他也需向中餐馆提价,「中餐馆的海鲜酱现在价格还是40元一箱(六瓶),下周就会涨到65元一箱。」
李永和说,以前的涨价都是一、两元的小幅度变动,但现在的涨幅都是5元、10元、20元。此外除了调料和食材外,中餐厅的塑胶外卖盒因有高达80%进口自中国,目前也经历了15%至20%的涨幅。
据李永和的观察,供货链上游的进口批发商,已经出现不敢进货的情况,「他们现在想把已经到美国、但是还没有清关的货物运回中国,因为实在没法承担高昂的关税」;他担心,若这样的状况继续僵持两三个月,「会出现很多缺货的现象」。
另一名不愿具名的进出口批发业者表示,确实已经有同行暂停了部分来自中国大陆的货品订单,「冬菇、草菇、马蹄这种美国找不到替代品的食材,肯定会出现供货短缺」。这名业者也坦言,虽然他所在的公司从中国、台湾、东南亚等地都有进货,「但中国所占比重最高,因为他们的货品确实有物美价廉的优势」。
在这名业者看来,此次贸易战来势汹汹,「关税已经高到没有办法接受的地步,基本就是中美贸易脱钩了」。尽管他所在的公司规模体量大、较有能力吸收一定成本,但他也观察到,贸易链中每个的环节,都有涨价的乱象,而就连部分美国生产的亚洲食材,「虽然没有涨价的必要,但是也有了涨价的动作」。
这名业者说,目前他所在的公司只调价了部分货物,涨幅接近10%,但他还有数批订单,会在两、三个月后抵达美国,「我还是觉得两国之间有机会把关税谈下来,否则会对整个贸易链、尤其是最为被动的消费者,造成前所未有的打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