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自伤」跃台湾儿少身心科就诊之冠 医:不想上学是警讯

台湾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会发布儿少心理健康调查,近3年,忧郁症、自残等儿少患者明显增加,位居儿童身心科门诊诊断类别第一名。此外,确诊为忧郁症的孩子属于自杀高风险族群,从国小起就有自杀或自伤等意念,需要家长、专家关注。

「忧郁自伤」跃台湾儿少身心科就诊之冠 医:不想上学是警讯

该项研究系针对上百名儿童身心科医师进行调查,研究显示,近年来,因注意力不足过动症、自闭症等先天性因素较高的情绪障碍困扰的儿少,至身心科就诊的人数变动不大,反观与环境互动、环境诱发有关的忧郁症、焦虑症,已成为儿心科患者主要就诊原因。

台湾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会理事长林健禾表示,临床研究证实,35%的心理疾病于个案14岁前就逐渐发展,若孩子情绪问题未能获得改善,将会影响日后人格特质。青少年发育快速,又面临求学、人际社交等压力,如果缺乏团体支持与陪伴,容易产生无助感或忧郁倾向。

「孩子抱怨身体不舒服、不想上学时,这正是儿少身心困扰的警讯」,林健禾说,情绪障碍也容易引发忧郁症、过动症等,不少个案在心情很糟,又找不到解决方法时,常透过自残来盖过委屈或愤怒。若孩子总是放下袖子或经常穿著长袖衣物,可能欲掩饰手臂上的自伤疤痕,家长务必提高警觉。

国卫院群体健康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级、台大医院精神医学部主治医师林煜轩,深入研究「中小学网路行为与自伤风险关系」,结果显示,过去10多年来,国内青少年自伤与自杀企图行为逐年增加,原因与网路普及有关,而性私密影像外流、网路霸凌、网路游戏成瘾为增加儿少自伤风险的关键。

上述网路不当行为与自伤风险有高度关联性,其中又以「自己八卦及谣言被张贴至社群平台」,最易让青少年产生明显忧郁情绪,而网路霸凌加害行为则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自尊。

进一步分析各类不当行为发现,「网路霸凌被害」对孩子的自伤风险影响最大,自伤风险分数增加6.45分。网路霸凌加害,则增加5.83分,其他如性相关讯息外传、网路游戏成瘾等,则增加4到5分。至于性相关讯息遭外传,增加4.3分自伤风险,而网路游戏成瘾则增加3.3分风险。

林煜轩强调,网路社群媒体易使青少年沉迷于同温层,若本身已有忧郁倾向,或正面临生活困难、求学压力,持续观看网路负面内容,恐让孩子陷入更深的忧郁情绪。

大部分家长所关注的孩子上网时数,反倒相对风险较低,每增加1小时,仅增0.14分自伤风险。林煜轩提醒,家长不要斤斤计较孩子上网时间长短,而是多关心孩子上网行为,留意「性」相关文字、图片、影音。儿童身心科主要就医问题

avatar

知识菜鸟 管理员

发布了:21056篇内容
查阅文章

发布评论

验证码

QQ交谈

在线咨询:QQ交谈

工作时间:每天9:00 - 18:00
若无特殊,节假日休息

我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