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商避重税不单攻美市场 抓紧一带一路市场铺路中东
美国粗暴无理地掀起关税战,在环球投资市场充满不确定性之际,出名「识执生」(懂应变)的香港商界再施展「脑筋急转弯」的本领,早已抓紧机遇开拓「一带一路」市场拚出另一片新天地。文汇报专访两名已立足中东市场的港商,他们指出美国于川普执政下开打关税战,政策朝令夕改,让不少依赖出口的香港商家急中生智开辟新出路。
据报导,在中东经营钟表生意的香港中东经贸协会常务副会长黄丽嫦指出,中东虽然不及欧美及亚太等市场规模庞大,但更具弹性与抗压性,她表示当地的低端市场已饱和,加上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产品或服务必须有特色才能突围而出。
从事钟表及饰品业务的黄丽嫦曾经长期主攻美国市场,自1980年代后期已投身美国贸易圈,熟悉当地消费模式与采购习惯。然而面对美国加大关税战压力,特别针对中国原产地的商品,近年滥施惩罚性征税政策,而且朝令夕改让商界无所适从,早年她已深感风险正在累积,不可再单一依赖美国单一市场,「『鸡蛋不可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是营商智慧。」
机缘巧合下,黄丽嫦早年结识一位熟悉中东市场的黎巴嫩裔美籍拍档,在对方引荐下,开始拓展杜拜、沙乌地阿拉伯、阿曼及科威特等市场。她说当地实施免税优惠,吸引不少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外劳,做生意环境也很自由。
她指出,对港商来说,最可行的出路是聚焦于科技与创新型产品,例如无人机、自动化建造设备或机械人等。她亦计划今年下半年引入创新科技产品到中东,如无人机等,并于阿曼设立据点同步拓展当地服务型业务。
近年也曾带队到中东寻找商机的大湾区家族办公室协会会长李慧芬则指出,不少中东资金的确有意投资内地,当地人对内地科技产品有强烈兴趣,「他们很佩服中国的创新力,同时又对港商存在信任,觉得港人既有内地人脉,又具国际视野,对法律知识及融资技巧也相当熟悉,故倾向找港人带路,到内地投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