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抢囤货或理性备用 华人意见不一

面对美中关系再度紧张以及加征关税的背景下,众多纽约华人家庭开始思考是否「囤货」,尽管不少人表现出焦虑情绪,但也有不少人选择观望,强调「理性备货,囤的其实用不上」。

疯抢囤货或理性备用 华人意见不一

●首选日用品与亚洲调味料

不少家庭已著手盘点生活必需品。一名住在法拉盛的华人妈妈王女士受访时表示,她最近刚列了一张「家庭囤货清单」,包括卫生纸、洗衣液、洗发水、牙膏、厨房纸巾、儿童衣物、狗狗尿垫及电饭煲等,「食品容易过期,不太敢囤,但日用品多准备一点总没错。」

来自贝赛的留学生Amy则说,她选择透过Yami等电商平台下单,「最近买了三单,都是亚洲零食和文具。怕再晚就要涨价了。」

在调味品方面,涨价迹象更为明显。住在艾姆赫斯特的张先生提到,他平常购买的李锦记酱油原本只要4.5元,最近一次在华人超市看到已飙升至8.99元,「同一瓶以前在Costco打折只要3.99元,真的差很大。」为了省钱,他囤了多瓶中国调味品的同时,打算转用泰国制的鱼露和韩国进口酱油。

●家电与杂货列入清单

除了食品与清洁用品,不少华人也开始关注电子产品与家庭杂货的价格走势。刚有孩子的吴先生说:「玩具、文具、厨房小工具这些东西都是中国制造,在美国买价格翻倍,不如趁现在有货先买起来。」

他还透露,身边不少朋友已经计划暑假回国时「多带几箱回美国」,尤其是文具、电蚊拍、小风扇、压缩袋等轻便耐用品,「回去一趟能带多少就带多少」。

●审慎派强调实用与节制

至于是否应立即大量购买,居民看法不一。家住长岛的黄小姐表示:「现在美国本地超市还有几个月的货,涨价也没这么快反映出来,现在抢购太早了。」她补充:「我家里还堆著疫情时期买的三箱米,到现在都没用完。这次我真的不想重蹈覆辙,该买的买,不该囤的就不囤。」

也有民众选择从根本上调整生活方式,以面对物价不稳与供应链变动的压力。林先生是一位自由工作者,他表示:「我最近在实行极简主义生活,每天一餐,不吃零食,也不买不必要的东西。这样根本不用担心涨价。」为了省钱,有华人打算转用泰国和韩国的调味品。(记者高云儿╱摄影)有华人表示,疫情时期囤的米还没吃完,这次不会跟风。(记者高云儿╱摄影)

avatar

知识菜鸟 管理员

发布了:21056篇内容
查阅文章

发布评论

验证码

QQ交谈

在线咨询:QQ交谈

工作时间:每天9:00 - 18:00
若无特殊,节假日休息

我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