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校指南、青少年心理危机…「育才特刊」20日随报赠阅
世界日报2025「育才特刊」,明天(20日)推出,随报赠阅。内容涵盖公校掠影、私校面面观、育才心得、青少年心理问题等丰富内容,并提供选择学校的建议,重视教育的华人家长不可错过。
●不会拼写阅读「优秀高中生」竟然是文盲?
美国公校的教育品质参差不齐,一些学校和学区被指责降低标准以便学生能通过考试、顺利毕业,而时常遭人诟病。但一名接受了12年公校基础教育、并以优秀的成绩高中毕业的学生竟然是个「文盲」,令人匪夷所思。
一位高中老师评论区留言说,她的故事并非个例。他写道:「成千上万的学生都遇到了这种情况。这很可悲,但美国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准确实下降了。」
据最新发布的教育恢复计分卡(Education Recovery Scorecard)显示,截至2024年春季,美国学生在阅读和数学方面仍然比疫情前落后近半个年级水准。
●不是富家子弟 也读得起私立学校
对于家长来说,决定送孩子上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可能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公校免学费、不挑拣学生,因此学生多元化,教学体制须遵循一定标准,个别化教导相对欠缺;私校则运作体制有自主性、弹性而灵活,而且各有明确教育理念,学生的个别化教导较完备,但学费高昂。
私立学校资源丰沛、小班教学容易关照学生个别需求、学生家庭背景优质,有很多优势,但令许多家庭望而生畏的问题是要缴学费,而且很昂贵,一年动辄好几万元;为了让真的有需要、却又财力不足的孩子进私立学校接受完善教育,许多州政府拨款,透过不同管道提供私校就学补助,让孩子得以根据独特需要寻求最适合的教育。
●兴趣还是压力?课外活动的平衡之道
在许多家庭中,兴趣爱好被视为打开通往理想大学大门的「钥匙」。然而,专家提醒这种思维存在很大风险。「那已经不是兴趣,而是压力,是成人视角的投射与操控。真正的兴趣,是孩子自己发现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与驱动力。」
在琳瑯满目的课外选项中,很多父母确实难以判断该「坚持」哪些,又该「放弃」哪些。有经验的家长建议:关键在于孩子是否真正喜欢这个活动。定期和孩子进行开放对话,例如:「你开心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也许就是时候停下来、调整节奏了。
●电子产品、社群媒体低龄化 怎样应对?
青少年在社群媒体上花费大量时间,可能导致学习时间减少,注意力分散,影响学业成绩。更糟的是,研究表明,过度使用社群媒体与青少年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密切相关。现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限制青少年使用手机和社群媒体可能也会对他们造成伤害。要做到趋利避害,政府、学校、科技公司、家长以及青少年群体都需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亚裔青少年的沉默危机:我求救了 没人能帮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23年报告,全美青少年中约有42%表示曾长期感到悲伤或绝望,而亚裔儿童与青少年报告心理困扰的比率持续上升,却是各族裔中最少就医的一群。语言隔阂、文化压力与家庭结构,成为一道无形的墙。
一名华裔学生因家庭变故陷入情绪危机,曾萌生轻生念头,却在纽约市找不到心理辅导资源,只能拨打市府311热线求助。「这是整个社区心理健康资源匮乏的缩影。」在资源短缺的现实下,父母的角色无可取代;家长应定期与孩子进行简单对话,了解他们的情绪状况与交友情形,及早发现异常,并且多利用家庭医师、学校心理辅导等既有资源,不要等到出问题才寻求帮助。
「2025育才特刊」提供家长最关注的资讯,帮助您在养儿育女的过程中少走弯路,4月20日(星期日)随报赠阅,请到各世界日报零售点购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