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妇癌筛阳性未留意 1年后血便查出已罹直肠癌
根据台湾卫福部数据统计,云嘉南地区民众罹患大肠直肠癌比率高,但癌筛利用率却偏低,让不少医师出面呼吁,符合资格的民众可定期进行粪便潜血筛检,避免小息肉恶化成为癌症。
台南一名67岁林姓妇女曾接受癌症筛检,当下已发现粪便潜血呈阳性反应,但林妇未多加留意,直至1年后出现血便症状才赶紧至成大医院就医,且再次经大肠镜检查后竟确诊为「低位直肠癌」,且肿瘤距离肛门口仅3公分。
成大医院大肠直肠外科医师詹仁豪说,以林妇的情况来说,一般传统手术通常会完全切除肛门,并放置永久性人工肛门造口,但恐对林妇未来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经全面评估及讨论后,林妇接受「完全术前放化疗」。
他说明,林妇透过术前同步放化疗,拥有保留肛门括约肌的机会外,28天同步放射线合并化学治疗,另外搭配12次化学治疗,治疗约半年时间,后续追踪显示肿瘤完全消失,也无需进行手术,治疗16个月迄今未见复发迹象。
詹仁豪表示,完全术前放化疗(TNT)是一种新兴的直肠癌治疗策略,在手术前整合同步放化疗与全身性化疗,研究显示,透过这种方式,术前肿瘤控制效果显著提高,甚至能增加肿瘤完全消退的机率,使部分患者无需手术。
他指出,完全术前放化疗成效虽受到许多研究支持,但目前医学界尚未达成一致的标准治疗共识,临床医师也需综合评估肿瘤位置、病人全身与局部风险等,进行个别化治疗规画,不过,完全术前放化疗为直肠癌治疗带来崭新契机,为直肠癌病人带来新的希望。
詹仁豪提醒,定期粪便潜血检查可帮助及早发现异常,阻断癌症发生或恶化,但有不少民众粪便潜血检查呈阳性反应后,因认为照大肠镜会疼痛而感到害怕,对进一步检查为之却步;根据数据统计,筛检结果呈阳性后1年才接受大肠镜,发现大肠癌比例达9.8%。
詹仁豪呼吁,民众粪便潜血检查若呈阳性反应,应尽早就诊进一步检查治疗,而今年起大肠癌粪便潜血检查也扩大筛检对象,从45岁至74岁民众及40至44岁具家族病史者,可每2年1次免费检查,民众可把握机会检视自己的健康。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