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配除籍证明新举措 陆委会:有安全疑虑等4状况可改具结

移民署近日发出多份通知书,要求陆配跟陆配子女,补缴在大陆的除籍证明,相关举措引起热议,有收到通知书的陆配二代表示自己连在大陆有没有户籍都不知道。面对各方抱怨与反应,陆委会昨天下午宣布新的举措,若符合四种类型状况,则可以用「具结」方式取代补缴除籍证明文件。

陆配除籍证明新举措  陆委会:有安全疑虑等4状况可改具结

陆委会副主委梁文杰昨天下午在记者会上宣布,可以纳入替代方案者有四种类型:第一类是赴陆恐有人身安全疑虑者,如政治、宗教因素曾遭迫害,回去可能被捕。第二类是因重大伤病,且卧床、配合医师疗程、身体衰弱或行动不便者。第三类为十年来没去过大陆者(2015年元旦起),第四类是在大陆出生即返台定居,且主张从未设籍大陆,经主管机关审核确认者。

针对前三项状况,梁文杰强调,如果未来被查获仍有赴陆,主管机关仍会要求缴附丧失原籍证明。

本报记者询问,前三项替代方案的但书,是否未来去了大陆就会被要求补交文件?梁文杰表示,政府针对这些状况让其用具结的方式,「免除舟车劳顿」。但如果未来当事人出于什么原因还是去了,「在主管机关看来,这可能就是跟你当初自称的情况不一样,所以这样的状况还是会要求你去拿除户文件」。

在政府昨公布解套方案前,不少年幼即来台的陆配二代也收到通知书,且由于1990年代大陆复杂的户籍制度与黑户,根本不清楚自身是否曾设籍。29岁的林先生昨向本报表示,父母离异后早与当初处理他来台事宜的生父失联,加上有改过名,使得厘清其出生时在大陆状况,难度又提升不少。

梁文杰昨天透露,「发出的通知1万2000多份」,这次清查始于疫情期间因应陆配无法返陆的「宽限期」,后来往前追溯。现在政府发通知书要求补件,是「让想留在台湾的人能留在台湾」,不然实际上是一经发现或检举,政府就必须注销其台湾身分。「法律既然这样定,我们只能够从最人道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

至于是否会将四项类型常态化作为日后处理的方式?梁文杰则没有明确回应,仅说「这几项有些是我们一直在做的标准」。

另外,近日共谍案频传,外界及绿委关注是否修法加强政府机构内的忠诚查核与保防机制,陆委会昨表示,对于管制相关人员赴陆,以及涉及国安要加强相关安全保护的立法,正在研修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此外,赖清德总统提出「赖17条」的后续修法及法制化,行政院发言人李慧芝说,有合适决策就会向外界报告。

近日传出总统府咨议、民代助理等涉入共谍案,对于是否研议修法列管中央民代助理为「涉密人员」,陆委会法政处副处长董玉芸昨在行政院会后表示,对于管制有关人员赴陆,以及涉及国安要加强相关安全保护的立法,正研修两岸人民关系条例。

avatar

知识小能手 管理员

发布了:21705篇内容
查阅文章

发布评论

验证码

QQ交谈

在线咨询:QQ交谈

工作时间:每天9:00 - 18:00
若无特殊,节假日休息

我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