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电动渡轮2阶段载客测试 可载400人 每周载客增至3天
全港第一艘电动渡轮、外形酷似海豚的「新明珠39」早前投入服务,来往北角、红磡及九龙城,每晚充电八小时已足够全日运作。环保署9日安排传媒登船参观,记者跟随搭乘「海豚」出海,体验电动「水上巴士」。
综合大公报、香港01等港媒报导,港府为推动绿色运输,落实《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50》的减碳目标,斥资3.5亿元(港币,下同,约4511.2万美元)全额资助渡轮营办商建造四艘电动渡轮及相关配套设施,第一艘电动渡轮「新明珠39」已于去年12月底投入服务,率先在新渡轮航线试行。现已进入第二阶段载客测试,并于今年3月31日起逐步增加载客班次,预计每周载客日数将增至3天。
记者9日试乘「新明珠39」,船内座椅舒适,而且开船时没有传统渡轮的噪音和汽油味。环保署表示,电动渡轮较传统渡轮轻70%,更快亦更节能。
船舱内配套设施齐全,设有洗手间、行李架、单车架及饮品售卖机等,亦设有轮椅乘客专用座位,船上还提供免费的流动电话充电装置,为乘客带来更舒适的维港体验。
「新明珠39」全长约35米,可载400名乘客,下层载客量为270,上层客舱载客量为130,比现时行走该航线的传统渡轮载客量多约37至79人。
据了解,「新明珠39」配备有360组高效能磷酸铁锂电池,约提供3800千瓦时电力。晚上利用北角码头的电动渡轮充电设施充电八小时,便可应付日间的航程。此外,渡轮的甲板亦配备太阳能板以提供额外电源,足够供应船内照明之用。
此外,环保署透露,由富裕小轮营运的第二艘电动渡轮名为「香港水上的士28」,将行驶尖东、西九龙、湾仔及中环,预计今年第二季开始首阶段不载客试验。第三艘电动渡轮预计明年上半年抵港测试。由天星小轮营运的第四艘电动渡轮将透过公开招标,挑选合适造船承办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