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高举关税大棒 纽时:中国出口海啸正向全球袭来
美媒报导,中国制造业近年来大举扩张,引发了美国总统川普祭出的对等关税。然而,川普此举却使其他国家高度警惕中国出口转向,对欧盟、韩国等美国盟友的经济构成威胁。前美国贸易代表戴琪便形容,这股「海啸正向每个人袭来」。
纽约时报北京分社社长柏凯斯(Keith Bradsher)今天撰发题为「海啸正向每个人袭来:中国全球出口浪潮才刚刚开始」的报导,提到上述内容。
报导指出,中国几十年来迅速扩大在全球制造业中的份额。这种成长主要以牺牲美国和其他老牌工业大国的利益为代价,但也牺牲了开发中国家的利益。
如今,中国制造业占其产业的比重,已从2000年的6%增加到32%,并且还在上升。而中国工厂的产出规模,更比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和英国的制造业产出总和还要大。
这篇报导提到,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投资和进步,正在掀起一波出口浪潮,不仅美国,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可能导致工厂关闭和裁员。戴琪(Katherine Tai)因此形容,这股「海啸正向每个人袭来」。
报导指出,中国人民银行最近的数据显示,过去4年来,中国国有银行向工业借款人额外放贷人民币13.6兆元(约1.9兆美元)。而在房市衰退下,中国各银行已在政府要求下,将贷款对象从房地产业迅速转向工业。
而在中国各城市周边,新工厂正日以继夜地建设,且有工厂正在进行机器人和自动化升级改造,这使得像是电动车等商品的产量迅速上升。随著新工厂陆续投产,中国的出口正在迅速成长。2023年成长了13.3%,2024年更成长了17.3%。
这篇报导指出,中国出口如此之多,部分原因是国内的消费不足。自2021年以来的房市崩盘,使中国中产阶级的大部分积蓄化为乌有,许多富裕家庭也因此破产。然而,在税收减少下,中国军费开支却在迅速增加。这使政府对透过支出刺激经济来帮助消费者持谨慎态度。
相反地,中国透过推动出口,抵消房市崩溃的影响,进而在建设、设备和工厂营运方面,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岗位。
在此情况下,川普(Donald Trump)2日宣布对等关税措施,是对中国努力扩大出口作出了迄今为止最猛烈的回应。但从巴西、印尼、泰国到欧盟,许多国家其实已在不动声色地提高关税,各国领导人都在努力权衡是否提高贸易壁垒,以保护本国剩余的工业部门。
报导提到,目前无法确定川普这项强硬举措最后会产生什么结果。依川普第1个任期经验,关税偶尔会使中国的出口成长放缓,但并没有产生阻止作用。其他国家反而高度警惕中国的出口可能会因此转向其他市场,对美国长期盟友如欧盟、韩国的经济构成威胁。
在川普第1个任期,中国汽车即在美国市场受阻,中国车厂因此一面扩厂,一面将出口转向其他地区,最后在澳洲、东南亚、墨西哥、欧盟的销量快速成长,加上证据显示中国政府提供补贴,使欧盟2024年10月对中国电动车征收高达45%的关税。
除了汽车,过去5年中国新增的石化炼油产能比欧洲、日本和韩国自二战以来新增产能的总和还多,且中国今年新建炼油厂的速度可望更快。而这些石化产品最后会被加工成塑料、聚酯、乙烯基和轮胎。
川普第1个任期的美国贸易代表赖海哲(Robert Lighthizer)表示,美国最新的关税措施是「早就该采取的措施」,真正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几十年来的产业政策,造成了「惊人的产能过剩和全球失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