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观察「海峡雷霆」军演 赖政府勿画错重点
解放军东部战区4月1日发动跨军种联合演训,包括机舰多向抵近台湾,海空战备警巡、夺取综合制权、对海对陆打击、要域要道封控等;并搭配海警执法,展开临检拿捕及拦截扣押。次日中共官方宣布,军演名为「海峡雷霆2025A」,两天共出动军舰23艘、公务船八艘,飞机135架次,目的在检验部队「区域管控、联合封控、精打击要」能力。
若将时间轴拉长,2019年3月31日,解放军两架歼11战机在澎湖西南首度跨越海峡中线;迄今,中线已成往事,解放军军机舰扰台几乎无日不有。台湾社会对「温水煮青蛙」的无感,令人忧虑;但若过度紧张随宣传起舞,同样有害无益。
检视此次军演,可发现解放军演习科目多为「模拟」,而非「实做」。解放军未在台湾周边画设禁航区发射实弹,海空交通也未受影响。第一时间未发布演习代号,媒体引中解放军事学者张弛说法,称演练已是家常便饭因此无须代号;次日「海峡雷霆」之名一出,专家立刻改口说雷霆行动是要围困台独。这类成篇累牍的「战斗文艺」,过度紧咬细节,反易致误判。
「海峡雷霆」规模不及三年前北京报复美众院议长裴洛西来访,也不及去年两场「联合利剑」。这也显示,解放军在台湾周边派出20余艘船舰、近百架次飞机,几随时可以发动。若想军事犯台,这些兵力仍然不足,必须更大规模部署,那种情况便很难不被外界察觉。因此,有人声称解放军操演中途将「由训转战」骤然攻台,实务上难度极大,实为夸大之词。
再看,解放军这次未实施远程打击、海空封控,不代表不具相关能力。台军方目前最大困扰是,解放军利用规模优势长期在周边骚扰,迫使台方须持续派兵监控;日复一日的损耗,对装备和人员都构成沉重负担。另一方面,从对岸「破壳毁独」漫画以赖总统为主角,对军演名称的保密与释放,乃至新闻影片不经意提及火箭弹攻击台天然气接收站,显示中方熟谙台社会舆情,深知如何制造新闻热点。
回看台方反应,国防部连两天记者会,公布国军出动戒备、双方舰船海上遭遇的影像,基本中规中矩。但国防部若希望民众对国军更有信心,应效法海巡署或日本自卫队,揭示海空监控共舰影像的时间地点,而非只是空泛画面。资讯愈具体,显示更能掌控局面,才愈有说服力。
解放军军演第一时间,多位县市首长一度接到指示,要求进驻紧急灾害指挥部。这显示,面对解放军一场规模并非空前、无真正犯台迹象的操演,就让国安机制反应过度乱了方寸。赖总统高调设立「全社会韧性委员会」,还特意展示成果,现实却是旧酒装新瓶,表面文章多于实质。事实上,台湾过度仰赖天然气,一遇战争「韧性」立时化为乌有,这是百姓皆知的问题;执政团队却集体选择视而不见,才是画错重点。
赖总统就职时曾宣称,台海和平、互利互惠是彼此共同目标,但现实情势却未往此方向前进。中国大陆强调两岸血浓于水,但近年中南海的作为,却成为宣扬仇中意识形态的最大助力,「大事小以仁」显不及格。对台湾而言,无论个人对中共政权与大陆人民的好恶如何,必须承认对方近在咫尺,量体也远大于台方,难奢望可「硬碰硬」取胜;应积极备战并搭配「小事大以智」,以对话寻求避战。若拒绝培养互信与善意,却不断以「主站」、「主跪」的恶意话术操控内部,后果恐是万劫不复,2300万人民才是最大受害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