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下肢烧伤面积是多少
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乘以50,然后乘以5,再加上2000毫升。在这个公式中,晶体液与胶体液的比例是2:1,而2000毫升则是为了补充体内的水分。在第二个24小时内,补液量的计算公式有所调整。具体而言,补液量计算为:体重(公斤)乘以50,然后乘以5的一半,再加上2000毫升。
手掌法则是另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其中伤员的手掌面积相当于其身体体表面积的1%。通过数伤员烧伤部位手掌的个数,可以粗略估计烧伤面积。此方法适用于烧伤面积较小且分布于手掌或手背的情况。对于儿童而言,由于其头部较大、四肢相对较小,因此新九分法的适用性有所限制。
计算方法:常用的计算烧伤面积的方法有“九成法”和“烧伤模板法”。九成法:将人体分成头部、前胸、后背、上肢各占9%,下肢各占18%,计算烧伤面积时,根据受伤区域的相对比例来判断。例如,如果患者的前胸、头部、上肢各有15%的烧伤面积,则总烧伤面积为15% + 15% + 15% = 45%。
烧伤病人补液量的计算方法: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补液方案是根据烧伤面积和体重来计算的,即所谓的戚神氏公式。具体计算方法是:伤后第一个24小时内,每1%烧伤面积(Ⅱ、Ⅲ度)乘以体重(公斤)再乘以5ml(儿童分别为8ml和2ml),再加上2000ml(儿童根据年龄或身高体重比例计算)。
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总量 = 5 × 体重(kg)× 烧伤面积(%) + 2000 mL 将具体数值代入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补液总量:5 × 60 × 40 + 2000 = 5600 mL 因此,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总量为5600毫升。
烧伤补液计算公式口诀,即“4-2-1法则”,涉及伤者体重、伤面积及烧伤程度的综合考量。以下是详细的步骤和改正后的内容: **体重计算**:以每千克体重需要输注4毫升(mL)/千克/小时作为基准。例如,体重60千克的烧伤患者,每小时需输注240毫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