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就是参政门票 菲律宾「臃肿王朝」让新生代难出头
在菲律宾,「姓什么」比「主张什么政策」更能决定你是否有资格进入权力核心。21世纪以来,菲律宾总统宝座几乎成了家族世袭的代名词——从艾若育、艾奎诺三世、杜特蒂,到现任的小马可仕,无一不是政治家族出身。如今总统小马可仕与杜特蒂父女决裂,正凸显出菲律宾长年难解的结构性问题:少数家族垄断政治,让王朝成为民主制度中难以撼动的矛盾。
菲律宾政治王朝的根源可追溯至西班牙殖民时期,当时殖民政府为了有效统治,与地方菁英合作,赋予其行政与税务权限,奠定家族掌控地方的权力结构;美国殖民延续同样的统治手法,衍生更多政治家族。
二战后民主化未能打破这套结构,老马可仕政权长年透过政治酬庸与利益交换巩固亲信家族,使家族势力进一步扩张。尽管1987年宪法明文禁止政治王朝,并限制地方官员「3年一任、最多3任」,却未能制衡家族势力。许多政治家族靠亲属接棒,持续掌控同一地区,形成所谓「臃肿王朝」;国会亦长年为家族势力把持,使禁王朝立法毫无进展。
菲律宾禁毒战争受害者日前示威,抗议前总统杜特蒂涉嫌危害人类罪,呼吁国际法庭定罪。 (欧新社)
菲律宾约有250个家族控制全国80多个省分的各级政治,其中80%省长出身臃肿王朝,国会议员近9成来自政治世家,市长职位则逾半有家族撑腰。杜特蒂父女就是典型案例,从杜特蒂在达沃市长达近20年的执政,到成功将女儿萨拉送上市长乃至副总统宝座,显示家族政治宛如企业传承,地方治理成了通往国家政权的跳板。
政治家族不仅盘踞政坛,更涉足企业与媒体,掌控资源分配与就业机会,甚至能动员黑白两道,打造「保证当选」的权力网络。百姓对其既依赖又畏惧,即使政绩乏善可陈,仍可能出于忠诚、习惯或人情支持到底。
讽刺的是,政治王朝势力最深之处,往往是发展最落后、贫困最严重的地区。根据2021年统计,菲律宾贫穷率达18.1%,在东协国家中仅次于寮国和缅甸,反映出政治权力集中并未真正带来发展。
马尼拉亚典耀大学研究指出,政治王朝与裙带关系、利益输送与人权侵害密切相关,这些家族长期掌控警察、司法与检调系统,形成近乎免责的「治外法权」;研究员梅多萨警告,若垄断不破,新一代难以参政,国家命运将持续被少数家族左右。当地学者莫尼认为,根除世袭政治需从文化与价值观著手,唯有推动问责、深化民主教育与社会参与,才能真正翻转选民对王朝政治的依赖。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