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孙立方和附中生 测出执政者心胸宽窄
赖政府为了抗中,从严管理两岸关系,却因标准不一引发不少争议。生于大陆的国防部发言人孙立方,是14岁时随母亲「投奔自由」赴台,最近他晋升中将,遭质疑未提出「放弃大陆户籍证明」。相对的,1名师大附中资优生申请国防医学系,军方却以其「出生南京」且在台设籍未满20年而予拒绝。试问,向18岁的学生要求20年的设籍资格,赖政府不会太荒唐吗?
比较一下孙立方和附中生的情况:孙立方生于大陆,1982年随原籍辽宁的国剧名伶母亲在日本投奔自由后赴台,当时14岁的他,被称为「小反共义士」。孙立方后来报考军校,一路表现优异,成为国防部中将发言人。而附中高中生生于南京,母亲为南京人,父亲则是台湾人。他2岁即随家人返台定居,迄今成长教育全在台湾,目前就读师大附中资优班,想报考国防医学系却遭拒。
简言之,两人虽都生在大陆,但孙立方原籍大陆,附中生则是不折不扣的台湾人。孙立方在大陆受教育到14岁,辗转赴台;而附中生则是2岁之后即在台生活受教育。如此不同的两个人,原本没有什么值得特别类比之处;但因赖政府正不断限缩大陆人士居留资格,发生了多起遣返陆配的粗暴作为,两人的例子因而备受瞩目。
对于孙立方和附中生的不同待遇,陆委会副主委梁文杰提出了一番法律解释;但人们听完之后,恐怕会涌起更多疑惑。梁文杰说,孙立方来台时,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尚未制订,因此不受到该法约束。至于附中生的「身分转换」得从3岁起算,因此不符合两岸条例21条「设籍满20年」才能担任国防机关人员的规定。他特别强调,「法律就是法律」,必须遵守。
梁文杰的说法,分明是在曲解法律。事实上,两岸条例21条的规范对象,针对的是「大陆地区人民」。如果孙立方再晚个10年投奔自由,可能就得受到该法规范,无缘就读军校。但附中生的情况却非如此,他的父亲是中华民国国民,根据国籍法第2条第1项第1款的规定,只要出生时父亲或母亲是中华民国国民,其子女即自动取得国籍。也因此,梁文杰和国防部引用两岸条例「设籍满20年」的规定不准附中生就读军校,根本就是选错了法律。请问:国籍法的位阶,难道还不及两岸条例?
主要症结在,蔡政府数年前修订两岸条例施行细则,规定陆配子女需在出生满一年后回台设籍,否则就会变成「大陆地区人民」。这只是陆委会的行政内规,却硬生生排除了许多第二代人的国民资格,附中生即因此成为受害者。一个执政党,千方百计要限缩国民的资格,像附中生这样2岁起就「喝台湾奶水长大」的资优生被排除在军校门外,梁文杰还大剌剌奢谈「法律就是法律」,其实只是自证心胸狭隘、喜欢卖弄权威罢了!
1982年孙立方赴台时,两岸仍是紧张对立状态,当时政府的反共部署绝不亚于今日,所以投诚者被视为反共义士。但到1987年,蒋经国就开放两岸探亲了。近40年过去,没想到赖政府还在为难1名高中生,认为他「生在南京」,因此没有资格读军校。可笑的是,赖清德任内让两岸敌对关系紧绷,导致志愿役军人爆发退役潮,「赔钱退伍者」暴增4倍;国防部却还拿著鸡毛当令箭,掐碎资优生的军医梦。同样是「反共」,威权年代倒还比较宽容,赖政府却是小鼻子小眼睛,还挡不住共谍渗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