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俄关系无上限 打破川普「逆季辛吉」战略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昨和俄罗斯总统普亭在莫斯科红场阅兵台上并肩而立,普亭慷慨地称习近平为「主要嘉宾」。英媒分析,这无异打破有观点称美国总统川普的「逆季辛吉」式、即联俄制中的外交战略,破除所谓「逆季辛吉」现象的可能性。不过中俄关系看似「无上限」,但不断变化的政治现实,也让他们同时也正在「走钢丝」。
据BBC(英国广播公司)分析指出,今年俄罗斯「胜利日阅兵」80周年,因俄乌冲突,欧美领导人普遍抵制,主席台上领导人数量略显凋零,这让习近平的出席更为显著,体现出俄乌战争后,中国在俄罗斯和欧洲之间试图平衡的努力。一方面,依然保持与俄罗斯的外交互动,经贸关系甚至进一步加强;同时,声称应该尊重主权国家的领土完整,而且未向俄罗斯援助军火。
在川普第二任期,认为川普在实施「反季辛吉」式外交战略的观点甚嚣尘上,透过结好俄罗斯来牵制中国,反转了季辛吉时代「联华抗俄」的思路。
澳洲前驻俄大使唐普德(Peter Tesch)认为,「习近平和普亭在红场上并肩而立,发送对普亭而言强有力的信号:俄罗斯并非孤立无援,俄中伙伴关系坚如磐石,携手同行的决心毫不动摇,根本不存在『逆季辛吉』的可能性」,这种象征意义非同小可。
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战略家亨利·季辛吉曾通过「联中制苏」策略重塑全球权力格局。但此时的中俄关系,不同于当年的中苏关系。
「『逆季辛吉』的愚蠢之处在于错误记忆了季辛吉的角色」,美国和平研究所大卫·布罗斯托夫(David Brostoff)撰文表示,季辛吉可不是通过与毛泽东的和解来分裂中国和苏联,季辛吉在1971年秘密会晤毛泽东时,中苏已经分裂,因此,季辛吉的优点在于他的机会主义:识别这一分裂并利用它促进美国国家利益的能力。
报导并引述分析人士指出,如今的中俄,在「经济井喷」,安全合作上加强,政治上则相对平稳,甚至更有节制,甚至是「同床异梦」,两国「无上限」的伙伴关系显然有限制,这些限制是由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现实所塑造的,而这些现实又取决于他们各自与西方的关系。中俄关系的未来,犹如「走钢丝」。
但尽管有这些波动,分析人士认为,习近平与普亭分享著一个根本共同利益:维护政权安全并努力建立替代性世界秩序。北京的理想局面,是让俄罗斯强大到能抗衡西方,又足够薄弱而始终依附于中国。但要维持这一微妙平衡,难度正与日俱增,其影响波及全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