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果、适量喝香槟 降低心脏骤停风险
根据全球首项探讨非临床风险因子的研究显示,适量饮用香槟、摄取水果、保持良好情绪、控制体重与血压,甚至提升教育程度,都可能有助于降低心脏骤停(SCA)风险。
卫报报导,心脏骤停指的是心脏突然停止输送血液,若未即时接受心肺复苏(CPR)等处置,将导致死亡。全球每年数百万人因此丧命,其主因为心脏电系统异常导致的致命性心律不整。
该研究由中国上海复旦大学进行,分析来自英国生物资料库超过50万人、长达14年的追踪资料,共发现3147起心脏骤停事件。研究发现,生活习惯、心理社会因素、经济条件与居住环境等56项可调整的非临床因子与心脏骤停有明显关联。
其中,适量摄取香槟与白酒、水果、保持正向情绪与良好健康管理等,为显著的保护因子。研究指出,若能改善最不利的三分之一风险因子,可预防约40%心脏骤停案例;若改善程度扩及至最不利的三分之二,预防比例可达63%。
共同研究员陈仁杰表示:「这是首度全面探讨可调整之非临床因子与心脏骤停关联的研究,令人意外的是,可预防比例竟如此之高。」
主要研究员罗慧欢补充,这项研究采取广泛环境暴露因子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并透过孟德尔随机化方法确认因果关系,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最具影响力的预防途径。
尽管结果令人鼓舞,但研究也引发争议。相关社论指出,香槟与白酒具心脏保护效益的说法,有别于过去主张仅红酒有此效果的观点。加拿大学者格鲁比克与古斯塔夫森在评论中指出:「这些结果挑战了既有假设,也提醒我们适量饮酒的益处比想像中更复杂。」
英国心脏基金会则仍建议应谨慎饮酒,并强调戒烟、健康饮食、遵循医嘱与规律运动才是预防心脏骤停的关键。
专家呼吁,心脏骤停对公共医疗系统造成沉重负担,应从应对导向转为预防导向,进一步制定更具策略性的人口健康政策。然而,实务上要克服基因、健康状况、环境与生活方式交错影响的复杂性,对决策者与医疗专业人员而言,仍是一大挑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