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高就是高血压吗?有哪些常见的误区需要避免?】
血压高并不一定就是高血压。高血压是指在安静状态下,收缩压(即心脏收缩时的压力)≥140毫米汞柱(mmHg)和/或舒张压(即心脏舒张时的压力)≥90毫米汞柱(mmHg)。如果连续两次或以上在不同时间测量的血压值都超过这个范围,才能被诊断为高血压。
以下是一些关于高血压的常见误区:
- 血压高一点没关系:很多人认为血压稍微高一点没有关系,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实际上,高血压是慢性疾病的一种,长期血压控制不佳会导致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病等严重健康问题。
- 年轻就不会得高血压:许多人认为只有老年人会出现高血压,年轻人不会得。事实上,高血压并不仅限于老年人,年轻人也会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压力过大等原因患上高血压。
- 血压正常就不需要关注:有些人认为血压正常就不用关注,其实不然。即使血压正常,也需要定期监测血压,因为高血压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就已经晚了。
- 药物治疗就可以完全控制血压:有些人认为服用降压药物就可以完全控制血压,其实不然。高血压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药物治疗以及定期监测等。
因此,对于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并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来控制血压。